![]() 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
专利摘要:
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10),該裝置(10)包含至少兩個由實質平行之第一螺旋輸送機(16)所構成之陣列(14),各陣列(14)均排列於一容器(12)之一出口(56),且該物質係從出口(56)輸送而出,進而分別輸送至第二螺旋輸送機(18),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18)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16)形成大致橫向之關係,其中待輸送之物質係從上方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16),但未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18)。在此亦說明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方法。 公开号:TW201321290A 申请号:TW101132509 申请日:2012-09-06 公开日:2013-06-01 发明作者:Martin Richard Gravett;Maciej Rafal Rudas;Ryszard Stanislaw Rudas;Janusz Krzysztof Fulara 申请人:Anaeco Ltd; IPC主号:C02F11-00
专利说明:
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及方法。詳言之,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旨在促使所排放之物質能平順傳遞。 傳統上,若欲透過一「活底式(live bottom)」回收用螺旋輸送機排放一反應器、儲存容器或其他容器內之可壓縮物質,往往有其困難,因為反應器或容器內之物質係直接抵靠於螺旋輸送機,故有可能導致阻塞。物質於流動時受阻乃一常見現象,一如回收及排放用之螺旋輸送機有可能因負載所造成之高流耗而停機。此種習知「活底式」回收用螺旋輸送機僅包含一個由複數個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且該等螺旋輸送機係橫跨物質出口之全寬。 待排放之可壓縮物質能否順利排放,受該物質固有性質之影響甚鉅。例如,若該可壓縮物質含有纖維(一如肉類食物之「老而多筋」),將增加處理上之難度。 國際專利申請案號PCT/AU00/00865(WO 01/05729)描述一種處理有機廢棄物之方法,其中有機廢棄物係於單一容器或反應器內,循序接受厭氧性消化及好氧性堆肥處理,且此方法係分批進行。每一批次處理結束時,須將反應器內之物質排出,以便將下一批次之有機物質導入反應器。經證實,在傳遞及輸送已處理之物質時,若欲透過傳統之活底式螺旋輸送機恐有困難。吾人發現,該方法所產出之已處理物質富含纖維(一如肉類食物之「老而多筋」),故不易輸送。再者,該種已處理物質之高含水量亦影響該物質之輸送效率。當待輸送之物質撞擊螺旋輸送機時,即成為螺旋輸送機之一大負載,並進而成為螺旋輸送機之驅動馬達與變速箱之一大負載。此外,由於所輸送之物質極有可能使螺旋輸送機「阻塞」,因此,一旦阻塞又將增加上述負載。 中國專利公開號CN 201010339(長沙設計研究院)說明一種從給料斗輸送物質之方法及裝置。一組第一螺旋體係用於推動物質,使其橫越該給料斗之一出口,進而到達一位於下方之排放用橫向螺旋體。此設計並未克服活底式螺旋輸送機之相關問題,因為所輸送之物質係直接抵靠於該組第一螺旋體,且該組第一螺旋體係延伸跨越該給料斗之全寬,並沿單一方向輸送物質。該用以將物質進給至前述螺旋體之給料斗,並無助於減輕該物質施予該等螺旋體之作用力與壓力,因此,該等第一螺旋體及用以驅動該等第一螺旋體之單一馬達仍將承受極大之負載。上開專利公開案並未說明任何可處理或降低所輸送物質之含水量之機構。 日本專利公開號JP 60-77034(旭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則說明一種以「外帶式」螺旋輸送機將物體從一給料斗中平順輸送出且不致產生「橋接現象」之設計。該專利公開案描述單一一具以皮帶驅動之中央外帶式螺旋輸送機,其兩側分別設有四具以齒輪驅動之「刮擦式」螺旋輸送機,上述螺旋輸送機均係定位於該給料斗之基部,且彼此平行排列。該等刮擦式螺旋輸送機可將物質朝該外帶式螺旋輸送機輸送,且該外帶式螺旋輸送機係該設計中唯一一具實際用於將物質運離該給料斗之輸送機。此一設計同樣未克服活底式螺旋輸送機之相關問題,因為所輸送之物質係直接抵靠於該等螺旋體,且該等螺旋體係延伸跨越該給料斗之全寬,並沿單一方向輸送物質。該等刮擦式螺旋輸送機試圖將物質導入該單一外帶式螺旋輸送機,但此設計係以間接方式輸送大部分之物質,亦即必須先將物質輸送至該單一外帶式螺旋輸送機。該給料斗之設計同樣無助於減輕物質施予該等螺旋體之作用力與壓力。此外,該專利公開案亦未說明任何可處理或降低所輸送物質之含水量之機構。 本發明裝置之一目的係實質克服先前技術之上述問題,或至少提供一有用之替代方案。 以上有關先前技術之討論僅為使本發明易於瞭解。該討論並非代表申請人認知或承認前述內容乃(或曾為)本申請案優先權日當時之一般通常知識。 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則「包含」一詞之含意應解讀為包括一所述個體或所述之個體群組但不排除任何其他個體或個體群組。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兩個由實質平行之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各陣列係排列於一容器之一出口,且該物質係從該出口輸送而出,進而分別輸送至第二螺旋輸送機,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形成大致橫向之關係,其中待輸送之物質係從上方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但並未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 較佳者,共設有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且該等陣列之排列方式可將物質分別朝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進給。 更佳者,該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係沿實質相反之方向,將物質分別朝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進給。 該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最好係於該容器之該開口之一中點處相鄰接。如此一來,該兩陣列中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均將曝露於該容器之該開口處所出現之物質之約一半。 較佳者,各該第一螺旋輸送機包含一漸縮軸體及一繞設其上之單一螺稜,該軸體係朝其外側端漸縮。該螺稜相對於該軸體之螺距最好係朝該軸體之該外側端遞增。 該螺稜之末端最好靠近該軸體之較窄或外側端,致使該軸體具有一裸露之外側部分。 更佳者,該軸體於鄰近其較窄或外側端處繞設有一逆向之部分螺稜。 尤佳者,該等第一與第二螺旋輸送機係密封設置,且可耐受高液壓,並於高液壓下運作。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裝有待輸送物質之該容器具有一大致呈圓柱體之上部,以及一呈倒錐體之下部,藉此,該容器內之物質可進入該倒錐體以及一設於其基部之圓形出口。 較佳者,該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係設於該容器之該倒錐體之該基部。 更佳者,該容器下部之該倒錐體內可形成一拱形或徑向應力場,藉以降低有可能傳送至該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負載。 尤佳者,該拱形或徑向應力場之半徑係以該容器下部之該倒錐體之一假想中點為圓心。 較佳者,該容器下部與一鉛垂線之夾角介於約12°與20°之間。更佳者,該容器下部與一鉛垂線之夾角係約15°。 較佳者,該等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係設於一外殼中,該外殼使抵靠其上之物質得以沿徑向流入其中並橫越該等陣列。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具有一或多個與其相關聯之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脫水。 較佳者,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具有一與其相關聯之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脫水。該篩網元件之形式最好為一180°篩網。 更佳者,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具有一與其相關聯之第二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進一步脫水。各該第二篩網元件之形式最好為一360°篩網,且各該第二篩網元件最好係定位於一脫水外殼中。該等脫水外殼最好係定位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一端,且所述物質即輸送至該端。 該等脫水外殼、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之外殼、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之外殼,以及設置其上之任何檢視口,最好均密封設置,且可耐受強大之內部液壓。 本發明尚提供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將抵靠於至少兩個由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之物質加以輸送,其中各該陣列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可沿側向輸送至一第二螺旋輸送機,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排列方式係與其對應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形成橫向之關係,藉此,該物質並未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 較佳者,該物質係由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沿實質相反之方向分別朝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輸送。 在本發明之一態樣中,所輸送之物質係一邊被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輸送,一邊脫水。較佳者,所述脫水係透過一或多個篩網元件而實現。 第1至5圖繪示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10。如第1圖所示,裝置10上設有一反應器容器12,而裝置10則設於一硬面13上。 裝置10包含兩個由第一螺旋輸送機16所構成之陣列14,各陣列14係設計為可將其所輸送之物質(圖未示)沿側向導至裝置10之一側,致使該物質掉落至/被導入一第二螺旋輸送機18,而該第二螺旋輸送機18則係設計為可沿相對於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橫向輸送該物質。 該兩個由第一螺旋輸送機16所構成之陣列14係設計為彼此大致鄰接,其鄰接處為各陣列14中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內側端20,該等內側端20均以可轉動之方式接受支撐。此外,該兩陣列14係設計為可將物質朝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外側端22輸送,該等外側端22係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撐於裝置10之相反側。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內側端20係以可轉動之方式支撐於密封軸承(圖未示)中。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外側端22係由設於該處之馬達24驅動。在各陣列14中,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設置方式係靠近其相鄰且與之平行之第一螺旋輸送機16,以免所輸送之物質產生橋接/成核現象。 第一螺旋輸送機16尚包含一繞設有單一螺稜(helical flight)28之軸體26。各軸體26之比例係經過設計,其中軸體內側端20之直徑係大於外側端22之直徑,因而在內側端20與外側端22之間形成一錐形體,詳見第6圖。此錐形體之形式可為如第6圖所示之一平滑錐形體;或者,舉例而言,可為一階狀圓柱軸者。螺稜28相對於軸體26之螺距係沿著軸體26之長度方向從內側端20朝外側端22遞增。 該兩陣列14係設計為可以實質水平之方式安置於一外殼30中,而此外殼30則位於硬面13上,詳見第4圖。外殼30內設有一抵靠於硬面13之基部31,而該等陣列14即定位於基部31正上方。基部31係實質平坦且水平,但若有需要,亦可設有淺槽。 各第二螺旋輸送機18係設於一外殼32中,且採用無軸螺旋體之形式,僅具有單一螺稜34,詳見第5圖。各螺稜34係由一馬達36驅動。外殼32內設有檢視口38,其位置係在各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外側端22上方。該等檢視口可以密封方式關閉,且可耐受強大之內部液壓,並於此強大內部液壓下運作。 各第二螺旋輸送機18係定位於一低於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高程上,因此,由該等陣列14之第一螺旋輸送機16所輸送之物質,將因重力而掉落於裝置10相反側所設外殼32內之第二螺旋輸送機18上,上述位置關係詳見第4與5圖。第二螺旋輸送機18係以密封且可轉動之方式安裝,其可耐受強大液壓並於此強大液壓下運作。 外殼32內設有篩網元件,例如180°篩網42。篩網42係繞設於各第二螺旋輸送機18外,詳見第4圖。所輸送之物質可經由篩網42脫水,而排出之水份(圖未示)至少有一部分係流至各外殼32之一基部46內所設之出口44。 外殼32之末端設有一脫水外殼40。第二螺旋輸送機18係延伸進入脫水外殼40,且可將待輸送之物質推進其中。各脫水外殼40內設有一第二篩網元件,例如一360°篩網41。讀者當可瞭解,在180°篩網42與360°篩網41之共同作用下,透過外殼32與40輸送之物質將可有效脫水。 繞設於各第一螺旋輸送機16軸體26上之螺稜28,其末端係靠近各該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外側端22,致使各軸體26於第二螺旋輸送機18上方形成一裸露之外側部分48,詳見第4與6圖。一逆向之外側部分螺稜50係繞設於軸體26,且緊鄰外側端22之可轉動安裝座,同樣詳見第4與6圖。螺稜50有助於使滯留物質與軸體26分離,並防止此等物質污染外側端22之可轉動安裝座。 參見第1圖,反應器容器12包含一大致呈圓柱體之上部52及一呈倒錐體之下部54,藉此,容器12內之物質可在重力作用下,進入該倒錐體以及一設於其基部58之圓形出口56。圓形出口56係與一設於外殼30上表面62之圓形開口60連通(第二圖)。 容器12下部54之倒錐體與一鉛垂線形成一夾角,其角度介於例如約12°與20°之間。 為進一步協助物質在容器12內之傳遞,下部54之內壁除了一般均有之防蝕塗層外,另於該防蝕塗層上設有一透明或遮蔽性覆蓋層,此覆蓋層係由低摩擦係數之塗層或內襯構成,其材料可為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例如Corrocoat Pologlass VEFTM。 容器12下部54之倒錐體內部可形成一拱形應力場,藉以降低有可能傳送至用以傳遞與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10之負載。該拱形應力場之半徑係以容器12下部54倒錐體之一假想中點為圓心。 外殼30、32與40以及本文所述各輸送機之轉動部分均採壓力密封之設計。該等構件可於靜止狀態或於運作過程中承受強大之內部液壓。此一強大工作壓力遠大於陣列14上方之物質一般所產生之壓力。 使用時,若欲將容器12內之物質移出,可操作該等第一與第二螺旋輸送器16、18,藉以將該物質從容器12之基部58導出。容器12下部54之倒錐體以及其中所形成之拱形或徑向應力場可減輕「活底」(即第一螺旋輸送機16所構成之兩陣列14)上之負載,從而降低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於運作中過載之可能性。 之所以設置兩陣列14,並使其分別橫跨外殼30開口60與容器12基部58之約一半,係為達成兩項目的。其一係為確保容器12內之物質以非偏向之方式流入(即均勻流入)外殼30及第二螺旋輸送機18。其二,此設計確保螺旋輸送機16所輸送之物質無須橫越開口60之全寬,如此一來,即可減輕馬達24與36之負載(相較於該等馬達所驅動之螺旋輸送機係延伸跨越開口60全寬時之負載)。 以較短之陣列14將物質從開口60及基部58下方輸送至設於外部之第二螺旋輸送機18,可降低該等輸送機因承受該物質之重力負載而阻塞之可能性。此技術特徵亦得力於容器12下部54內所形成之拱形應力場,一如前述。 另一項可降低「活底」負載之技術特徵在於,活底上之物質可沿徑向向外移入外殼30之四個角落,因而降低該物質之內部應力。如此一來,該物質便可獲得「鬆弛」,並進入額外之可用空間。降低物質之內部應力可提高其流動性,並至少降低物質於該等陣列14之螺旋輸送機16上方產生橋接現象之可能性,使本發明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及方法更具可靠性。 再者,由於螺旋輸送機16具有漸縮之軸體26,且其單一螺稜28之螺距係朝螺旋輸送機16之外側端22遞增,物質將可從容器12之下部54均勻向下排出。 吾人可以想見,第一螺旋輸送機16之驅動器可與能改變該等螺旋輸送機運轉速度之元件互連,其中該等元件可分別改變該等螺旋輸送機之運轉速度及/或以至少兩個螺旋輸送機為一組之方式改變其運轉速度。為此,可使用速度控制元件,俾透過機械手段、液壓技術或調頻之電氣/電子手段提供上述功能。變速控制可改善個別或成組螺旋輸送機之負載分布,以因應操作時所可能出現之特定狀況。 凡熟習此項技術之者可輕易想見之修改及變化,均屬本發明之範圍。 10‧‧‧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 12‧‧‧反應器容器 13‧‧‧硬面 14‧‧‧陣列 16‧‧‧第一螺旋輸送機 18‧‧‧第二螺旋輸送機 20‧‧‧第一螺旋輸送機之內側端 22‧‧‧第一螺旋輸送機之外側端 24‧‧‧馬達 26‧‧‧軸體 28‧‧‧螺稜 30‧‧‧外殼 31‧‧‧外殼30之基部 32‧‧‧外殼 34‧‧‧螺稜 36‧‧‧馬達 38‧‧‧檢視口 40‧‧‧脫水外殼 41‧‧‧360°篩網 42‧‧‧180°篩網 44‧‧‧出口 46‧‧‧外殼32之基部 48‧‧‧外側部分 50‧‧‧逆向之外側部分螺稜 52‧‧‧反應器容器之上部 54‧‧‧反應器容器之下部 56‧‧‧圓形出口 58‧‧‧容器下部倒錐體之基部 60‧‧‧圓形開口 62‧‧‧外殼30之上表面 以上僅以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為例,並參照附圖以說明本發明之內容,附圖中:第1圖為本發明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俯視立體圖,其中該裝置係位於一反應器容器基部之一硬面上;第2圖為第1圖中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另一俯視立體圖,圖中未顯示第1圖之反應器容器或硬面;第3圖為第1圖中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俯視平面圖,圖中未顯示第1圖之反應器容器;第4圖為第1圖中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端視立面圖,圖中同樣未顯示第1圖之反應器容器;第5圖為第1圖中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側視立面圖,圖中同樣未顯示第1圖之反應器容器;及第6圖為一第一螺旋輸送機之俯視立體圖,此螺旋輸送機形成第1圖中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第一螺旋輸送機陣列之一部分。 10‧‧‧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 14‧‧‧陣列 16‧‧‧第一螺旋輸送機 18‧‧‧第二螺旋輸送機 20‧‧‧第一螺旋輸送機之內側端 24‧‧‧馬達 30‧‧‧外殼 32‧‧‧外殼 38‧‧‧檢視口 60‧‧‧圓形開口 62‧‧‧外殼30之上表面
权利要求:
Claims (29) [1] 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該裝置包含至少兩個由實質平行之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各該陣列係排列於一容器之一出口,且該物質係從該出口輸送而出,進而分別輸送至第二螺旋輸送機,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排列方式係與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形成大致橫向之關係,其中待輸送之物質係從上方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但未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共設有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且該等陣列之排列方式可將物質分別進給至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裝置,其中該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係沿實質相反之方向,將物質分別朝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進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之裝置,其中該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係於該容器之該開口之一中點處相鄰接,致使各該陣列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係曝露於該容器之該開口處所出現之物質之約一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上列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各該第一螺旋輸送機包含一繞設有單一螺稜之漸縮軸體,該軸體係朝其外側端漸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螺稜之末端靠近該軸體之該外側端,致使該軸體具有一裸露之外側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裝置,其中該螺稜相對於該軸體之螺距係朝該軸體之該外側端遞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軸體於鄰近其所述外側端處繞設有一逆向之部分螺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上列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等第一與第二螺旋輸送機係密封設置,且可耐受高液壓,並於該高液壓下運作。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上列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裝有待輸送物質之該容器具有一大致呈圓柱體之上部,以及一呈倒錐體之下部,藉此,該容器內之物質可進入該倒錐體及一設於其基部之圓形出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裝置,其中該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係設於該容器之該倒錐體之該基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裝置,其中該容器之該下部之該倒錐體內可形成一拱形或徑向應力場,藉以降低有可能傳送至該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之負載。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裝置,其中該拱形或徑向應力場之半徑係以該容器之該下部之該倒錐體之一假想中點為圓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3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容器之該下部與一鉛垂線之夾角介於約12°與20°之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4項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容器之該下部與一鉛垂線之夾角為約1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上列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等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係設於一外殼中,該外殼使抵靠其上之物質得以沿徑向流入其中並橫越該等陣列。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上列任一項之裝置,其中該等螺旋輸送機具有一或多個與其相關聯之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脫水。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裝置,其中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具有一與其相關聯之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脫水。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裝置,其中該篩網元件之形式為一180°篩網。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或20項之裝置,其中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具有一與其相關聯之第二篩網元件,使所輸送之物質可藉此進一步脫水。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裝置,其中各該第二篩網元件之形式為一360°篩網,且各該第二篩網元件係定位於一脫水外殼中。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裝置,其中該等脫水外殼係定位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一端,且所述物質即輸送至該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或22項之裝置,其中該等脫水外殼、該等第一螺旋輸送機之外殼、各該第二螺旋輸送機之外殼,以及設置其上之任何檢視口均為密封設置,且可耐受強大之內部液壓,並於該強大之內部液壓下運作。 [24] 一種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將抵靠於至少兩個由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之物質加以輸送,其中各該陣列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可沿側向輸送至一第二螺旋輸送機,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之排列方式係與其對應之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形成橫向之關係,藉此,該物質並未直接抵靠於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該物質係由兩個由所述第一螺旋輸送機所構成之陣列沿實質相反之方向分別朝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輸送。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或25項之方法,其中所輸送之物質係一邊被該等第二螺旋輸送機輸送,一邊脫水。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之方法,其中所述脫水係透過一或多個篩網元件而實現。 [28] 一種實質上如前文參照附圖所描述之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 [29] 一種實質上如前文參照附圖所描述之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方法。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73749B|2017-03-11|用以傳遞及輸送可壓縮物質之裝置及方法 JP5222183B2|2013-06-26|連続式乾燥装置 CN100463839C|2009-02-25|一种双螺旋喂料机 KR101498606B1|2015-03-04|유기성 폐기물 발효 감량장치 CN205525950U|2016-08-31|一种用于污泥存储输送的污泥储料仓 JP2010137934A|2010-06-24|高温粒流体の冷却搬送装置 CN205932186U|2017-02-08|一种多段式螺旋输送机 CN206088429U|2017-04-12|破拱装置及污泥破拱卸料机 CN105058628B|2017-12-29|一种新型pet瓶盖分离装置 KR100922618B1|2009-10-21|처리물 공급용 호퍼 조립체 KR101289663B1|2013-07-26|유기물 혐/호기퇴비화를 위한 스크류 교반장치 KR20100108629A|2010-10-08|곡물 이송기용 기어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곡물 이송기 CN211945432U|2020-11-17|物料输送系统及工业烟气处理系统用脱硫剂循环箱 CN210943564U|2020-07-07|一种新型绞龙 JP2004123307A|2004-04-22|ホッパ装置 CN105107612B|2018-12-04|一种用于pet瓶盖分离的三绞龙盘旋出盖装置 KR20170103088A|2017-09-13|유기성 폐기물 처리를 위한 건조로 CN215287152U|2021-12-24|一种齿轮油加工中添加辅料装置 CN211210956U|2020-08-11|一种下料装置 JP7007883B2|2022-02-10|ベルトコンベアの乗り継ぎ部に設置するシュート CN211521009U|2020-09-18|一种智能化散货装车装置用上料料斗 CN214609851U|2021-11-05|湿泥螺旋输送装置 JPH09142634A|1997-06-03|スクリューコンベア WO2021209938A1|2021-10-21|Feeding and dosing apparatus for irrecoverable unsorted waste CN111501109A|2020-08-07|用于稻麦秸秆纤维提取的预处理反应仓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CA2847961A1|2013-03-14| JP2014529558A|2014-11-13| US9169077B2|2015-10-27| CN104024130A|2014-09-03| TWI573749B|2017-03-11| BR112014005168A2|2017-04-11| AU2012307084B2|2014-12-11| ZA201401135B|2015-04-29| EP2753560A4|2015-09-23| EP2753560A1|2014-07-16| AU2012307084A1|2013-04-11| US20140246291A1|2014-09-04| EP2753560B1|2017-07-26| HK1200795A1|2015-08-14| KR20140078647A|2014-06-25| WO2013033771A1|2013-03-14| MX347714B|2017-05-10| MX2014002606A|2014-05-22| CN104024130B|2016-02-03|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1463379A|1918-05-20|1923-07-31|Deere & Co|Wheeled plow| US2778482A|1954-08-13|1957-01-22|Werner & Pfleiderer Maschinenf|Screw conveyor| US3549000A|1967-07-31|1970-12-22|Marcella B Christian|Screw conveyor apparatus| US3785512A|1972-06-19|1974-01-15|Royal Industries|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material from storage bins and the like| US3938434A|1973-03-19|1976-02-17|Cox Clyde H|Sludge dewatering| JPS50114043A|1974-02-19|1975-09-06||| FR2354293B2|1975-08-19|1983-01-21|Alsthom Atlantique|| CH607825A5|1976-04-15|1978-11-15|Sulzer Ag|| US4593612A|1982-01-30|1986-06-10|Herbert Rieger|Upright red wine fermentation tank| FR2547282A1|1983-06-08|1984-12-14|Grundisch Marcel|Systeme d'extraction des farines stationnees a l'interieur d'un silo en forme de dent de scie| JPS6365568B2|1983-09-30|1988-12-16|Asahi Sangyo|| US4685628A|1985-09-06|1987-08-11|Beehive Machinery, Inc.|Feed mechanism for a deboning machine or the like| JPH0677034A|1992-08-26|1994-03-18|Ube Ind Ltd|複合フェライト磁性粉の製造方法| US5351899A|1993-02-11|1994-10-04|Koenig Larry E|Modular auger shredder system| JPH08133387A|1994-11-01|1996-05-28|Sony Corp|粉体貯蔵装置| CN2327660Y|1998-04-03|1999-07-07|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可控双向螺旋送料机| JP4495827B2|2000-04-11|2010-07-07|ツカサ工業株式会社|粉粒体輸送機器| JP2002114381A|2000-10-12|2002-04-16|Nkk Corp|貯留振り分け装置| SE522778C2|2001-10-24|2004-03-09|Metso Paper Inc|Behållare för uppsamling och utmatning av flis| US6609638B1|2002-07-22|2003-08-26|W. Gerald Lott|Flow promoter for hoppers| US6997346B2|2003-12-08|2006-02-14|Process Control Corporation|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buildup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particulate-matter-delivery systems| CN201010339Y|2007-03-14|2008-01-23|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调量式螺旋机组| GB0717952D0|2007-09-14|2007-10-24|Agco Do Brasil Com E Ind Stria|Auger conveyors| US8915644B2|2008-07-24|2014-12-23|Abengoa Bioenergy New Technologies, Llc.|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 cellulosic feedstock| CN201292165Y|2008-10-29|2009-08-19|东南大学|可防止物料在料仓内架桥的加料装置| CN201706870U|2010-05-24|2011-01-12|兴化市通科机械有限公司|色素螺旋式连续脱水机| CN201793556U|2010-09-19|2011-04-13|郑州万谷机械有限公司|用于立式发酵罐的螺旋出料器|US9909398B2|2014-06-17|2018-03-06|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Oilfield material mixing and metering system with auger| CN105253647B|2015-10-21|2018-03-27|秦皇岛中青冶金阀门有限公司|一种星轮排渣机| US10486383B1|2018-12-18|2019-11-26|V.Y.F. Express Inc.|Screw press having screen vibration| US10343847B1|2018-12-18|2019-07-09|V.Y.F. Express Inc.|Manure screw press having screen vibration|
法律状态:
2019-12-11|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AU2011903627A|AU2011903627A0||2011-09-06|Apparatus for the Passage and Conveying of Compressible Material|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